2007年11月28日星期三
2007年11月12日星期一
2007年11月9日星期五
性格与态度
越来越确信。人的性格一旦形成,宏观上无法改变。但是生活中所谓经历了一些心路历程后性格发生转变,大概根据理解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。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发生转变,给大家一个熟悉并且现在流行的词,叫做变态。但是大家不要把它当作一个动词来理解,所谓变态,一种意思是非常态,是作为名词的用法;另一种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形态发生改变,建议用日文的描述方法称之为动态名词。当然还有一种程度副词用法。由于中文词对词性没有严格区分,同一个词可以有多个词性。比如,你是变态。这里的变态是你,也就是说主语是你,谓语是是,宾语是变态。作为宾语出现的变态是名词。相对的,你变态了。变态了的是你,主语是你,谓语是变态了(了是时态助词)。作为谓语出现的变态是一个动词。最后用一个普遍意义上好的比喻--你变态的nb。这里的你是主语,变态是状语,的是结构助词,nb是谓语。充当状语的变态是同时作为副词出现的。
跑远了,现在回来说第二种的所谓性格转变。我擅自把它定义为态度的转变。比如说你从前就认识我,但是因为不了解我的才学,所以非常之轻视我。而后,你逐渐认识到了我的伟大,原本对我的傲慢态度变成了近乎虔诚。这时,会有一种感觉告诉我你的性格发生了变化。但其实变化的不是你的性格,而是你对我的态度。也许此时此刻你对某人的态度就像对待从前的我。换句话说,对前我对你性格的认识可能只是对你这种性格下的一种态度的认识。
现在,我在这里陈述了一个理论假设。对于具体化应用,不再赘述。
跑远了,现在回来说第二种的所谓性格转变。我擅自把它定义为态度的转变。比如说你从前就认识我,但是因为不了解我的才学,所以非常之轻视我。而后,你逐渐认识到了我的伟大,原本对我的傲慢态度变成了近乎虔诚。这时,会有一种感觉告诉我你的性格发生了变化。但其实变化的不是你的性格,而是你对我的态度。也许此时此刻你对某人的态度就像对待从前的我。换句话说,对前我对你性格的认识可能只是对你这种性格下的一种态度的认识。
现在,我在这里陈述了一个理论假设。对于具体化应用,不再赘述。
订阅:
评论 (Atom)